第 3 條
區內事業之設立、合併、分割、增資、減資、擴廠、撤資、轉投資課稅區、在課稅區設置分支機構或變更投資計畫,應檢具申請書及相關文件,向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以下簡稱管理處)或分處提出申請。 前項申請書之格式及應送份數,由管理處定之。
第 4 條
區內事業設立、合併、分割、增資、減資、擴廠及變更投資計畫申請案,除經管理處或分處逕行核定者外,分處應於一週內擬具初審意見送管理處,管理處於一個月內審查核定,並就核定內容及應行洽辦事項通知申請人。
第 5 條
區內事業經核准設立後,應依有關規定向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申請辦理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前項登記,如有變更、解散或歇業時,應於事實發生之日起十五日內申請辦理變更、解散或歇業登記。 管理處或分處辦理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應副知當地稅捐稽徵機關,並於核定後公告其登記事項。
第 9 條
申請在園區內設立區內事業之投資人(以下簡稱投資人),向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預訂公有土地或建築物者,應於提出投資申請前,按下列標準繳存預約金及簽訂預約書: 一、土地預約金:按預訂土地面積六個月之租金標準計算。 二、建築物預約金:預購者按預訂建築物面積售價百分之五計算,預租者按建築物面積六個月之租金計算。 前項預訂之公有土地上已有私有建築物者,免繳存土地預約金及簽訂預約書。 第一項投資人向所在區私有權人預定、租、購土地或建築物者,應於提出投資申請時,檢附土地或建築物使用證明書或其他相關證明文件。 前三項投資人之代表人,於法人未成立前,以該法人之代表於預約及提出投資計畫時,應在代表人名義下註明:「預定創設法人之名義(即預定公司)籌備處代表人」其資金來源並應為法人籌備處之名義項下。 區內事業因增資、合併或擴充投資計畫而需增租、購建築物或租地時,準用第一項、第二項或第三項之規定。
第 10 條
核配建築物優先順序如下: 一、依本條例第十九條第四項得優先核配者。 二、區內事業因事業需要擴充,經提出擴充計畫業經核准,並已依前條之規定繳存預約金者。 三、新投資核准通知書內載明,俟有建築物出讓時優先核配,並已依前條之規定繳存預約金者。 四、區內事業使用之建築物,因無法適應業務需要,須另購適當之建築物,並已向管理處或分處辦理登記且依前條之規定繳存預約金者。
第 11 條
投資人繳存預約金後,應於三十日內提出投資申請書;如有正當理由者,得於期限屆滿前申請管理處或分處核准延長,延長期限為三十日,但以一次為限。 管理處或分處得於前項期限屆滿前十日,以書面通知投資人。 投資人於第一項期限屆滿前,得申請無息退還預約金,預訂之土地或建築物,不予保留。
第 12 條
區內事業申請投資案如未經核准,所繳存之土地或建築物預約金,由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悉數無息發還;如經核准設立,由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依預約核配租用土地面積或租售建築物面積通知申請人,並依第十三條規定簽約完成後,所繳之土地或建築物預約金悉數無息發還;逾期未完成簽約手續,所繳預約金解繳國庫,不得請求返還;如有正當理由者,得申請管理處或分處核准酌予延長,延長次數不限,但延長之期限,合計不得逾一年。 管理處或分處得於前項簽約期限屆滿前十日,以書面通知投資人。 區內事業因增資、合併或擴充投資計畫而增租、購建築物或租地時,所繳預約金之退還或不得請求返還,準用前二項規定。
第 13 條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承租土地或租、購建築物,應於管理處或分處通知核配出租土地或租、購建築物之日起六十日內,照核配面積簽訂租、購契約,約定期限二十年以下,期滿得續約。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自訂約之日起,依約繳納租金或價款,並負擔公共設施建設費用。但經管理處或分處於投資案核准後,租約簽訂前使用該土地或建築物者,應溯自核准使用之日起繳納。 前項在區內營業之事業預購新建之建築物者,以新建完工通知到達之日為核配起算日。
第 15 條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未依前條規定動工興建建築物並如限完工或未於核定之投資期限完成者,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得終止土地租約,並由管理處廢止其投資案,已繳租金不予退還,土地由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收回另行處理;如該地上已有工事或變更地貌之情形時,在區內營業之事業應於限期內恢復原狀;如未於限期內恢復原狀者,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得代為之,其費用由該在區內營業之事業負擔。但其工事或變更地貌無礙於他人使用者,經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之核准,得免負恢復原狀之責。
第 16 條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租用土地或建築物,應以其業務實際需要者為限,在租用期間內有部分或全部不需用時,得向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申請退租,不得轉租或轉借。但建築物之轉租或轉借,經管理處或分處同意者,不在此限。 前項已繳之租金及公共設施建設費於退還、轉租或轉借時,不予退還。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所有之建築物,其出租或出借之對象,限於區內已核准設立之在區內營業之事業,並向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報備。但經營育成服務業者,其建築物之出租或出借得免向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報備。
第 21 條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工廠內機器設備之裝置、安全衛生設施、勞動條件、污染防治、消防設備及其他有關事項,應於開工前向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申請檢查,管理處或分處應於接受申請後五日內檢查完畢;經檢查合於規定並按照投資計畫實施者,准予開工。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依前項規定准予開工後,其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應每年定期或不定期檢查;檢查發現應行改善事項,依照勞工、消防及環境保護有關法規處理。
第 26 條
區內事業輸出入貨品,應依貨品輸出管理辦法及貨品輸入管理辦法之規定辦理;其屬貿易主管機關公告限制輸出入貨品項目者,應填送輸出入許可證申請書及依其他相關規定應附繳之書件向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辦理。
第 27 條
區內事業輸出貨品,其屬貿易主管機關公告之戰略性高科技貨品種類者,應依戰略性高科技貨品輸出入管理辦法之規定,填送戰略性高科技貨品輸出許可證申請書及依其他相關規定應附繳之書件向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辦理。 區內事業輸入貨品依出口國政府規定,應取得我國核發國際進口證明書、抵達證明書或保證文件之戰略性高科技貨品者,應先向管理處或分處申請辦理。
第 29 條
區內事業自保稅工廠、自由貿易港區、科學園區、農業科技園區或其他保稅區輸入貨品,除其他法令另有規定外,免向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辦理簽證;自保稅倉庫輸入貨品,應依第二十六條規定辦理。 區內事業貨品輸往保稅工廠、保稅倉庫、自由貿易港區、科學園區、農業科技園區或其他保稅區,除其他法令另有規定外,免向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辦理簽證。
第 30 條
凡出入園區之車輛,應向所在區管理處或分處請領車輛出入證;未取得者,警衛人員得拒絕其進出,已進入之人員、車輛得命其離開。 在區內營業之事業員工、車輛出入證得由管理處或分處委託在區內營業之事業自行發、換證或辦理註銷。
第 32 條
人員出入證分下列三種: 一、員工出入證:限管理處、分處、區內各目的事業、區內事業、區內人民團體及在區內設有營業或聯絡處所廠商等員工使用。 二、短期出入證:限短期出入園區人員使用。 三、臨時出入證:限當天出入園區人員使用。
第 34 條
車輛出入證之核發程序,由使用車輛所屬單位填具申請卡一份,並檢附車輛行車執照及駕駛人駕駛執照向駐區警察隊申請驗照符合後,再向管理處或分處申請核發並發還檢附之證件;如係短期內經常出入園區之車輛,改發車輛短期出入證。 車輛停止使用時,應由各該領用單位於三日內將所領車輛出入證送原發給之管理處或分處註銷。 駕駛人更換時,應檢附原出入證申請換發。 當天臨時出入園區之車輛,得在出入口警衛處留存駕駛執照或身分證,換領車輛臨時出入證,於出區時,以出入證換回留存之證件。 前四項領用單位及受委託自行發證單位,不得為非其所屬員工申請出入證。
第 35 條
車輛出入證以每二年換發一次為原則;領用單位應於每二年年底前,依管理處或分處通知辦理換證,加蓋核對章申請換發,並自次年一月一日起使用新證,舊證於一月十日前,送原發給之管理處或分處註銷。 前條第二項及前項車輛出入證委託在區內營業之事業辦理註銷或發、換證者,其辦理完畢後,須將名冊送交管理處及分處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