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條
- 1財團法人應依其實際業務情形、會計事務性質與業務發展及管理需要,建立會計制度。
- 2前項會計制度之內容,至少應包括下列事項:
- 一、總則。
- 二、帳簿組織系統圖。
- 三、會計科目。
- 四、會計憑證。
- 五、會計帳簿。
- 六、會計報表之說明及用法。
- 七、會計事務處理程序。
- 八、內部審核處理。
第 5 條
- 1財團法人之會計科目,依下列原則處理:
- 一、會計科目之設置,應能正確表達各會計事項之性質與編製各種報告,並呈現營運及財務狀況。
- 二、會計科目名稱,應力求簡明且能顯示各會計事項之性質。
- 三、會計科目定義,應詳盡且明確訂定其內容及適用範圍。
- 四、會計科目可分為資產、負債、淨值、收入及成本五大類,其排列及編號原則如下:
- (一)會計科目之排列,依科目性質,分別按其流動性之大小及到期日之遠近排列,大者及近者列前,小者及遠者列後。
- (二)會計科目之編號,採用整數編號法,科目編號之細節,得配合會計作業電腦化之需要定之。
- 2前項會計科目及定義衡酌下列附表編製,各財團法人得依其業務特性及實際需要增刪:
- 一、收支營運表科目參考表(如附表一)。
- 二、淨值變動表科目參考表(如附表二)。
- 三、現金流量表科目參考表(如附表三)。
- 四、資產負債表科目參考表(如附表四)。
第 7 條
- 1原始憑證分為下列三類:
- 一、外來憑證:指自財團法人以外之人所取得者。
- 二、對外憑證:指給與財團法人以外之人者。
- 三、內部憑證:指由財團法人自行製存者。
- 2前項外來憑證及對外憑證,應記載下列事項,由開具人簽名或蓋章:
- 一、憑證名稱。
- 二、日期。
- 三、交易雙方名稱、地址或統一編號。
- 四、交易內容及金額。
- 3第一項第三款內部憑證,由財團法人根據事實及金額自行製存。
第 13 條
- 1各種會計憑證,除應永久保存或有關未結會計事項者外,應於年度決算程序辦理終了後,至少保存五年。
- 2各種會計帳簿及會計報告,除有關未結會計事項者外,應於年度決算程序辦理終了後,至少保存十年。
第 14 條
- 1財務報告編製,應允當表達財團法人之財務狀況、經營結果、現金流量,與有助於決策之揭露事項及說明。
- 2財務報告編製不符本準則、其他有關法令規定或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經國防部通知限期調整、更正者,應予調整、更正。
第 15 條
- 1財團法人,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於年度終了後五個月內,向國防部提出年度財務報告。
- 2財務報告編製之內容如下:
- 一、財團法人概況。
- (一)設立依據。
- (二)設立目的。
- 二、組織概況:
- (一)主、分事務所設立情形。
- (二)董事、監察人名單。
- 三、人事概況。
- 四、業務概況。
- 五、法規遵循情形:
- (一)資金運用遵循情形。
- (二)財產管理遵循情形。
- 六、財務報表。其內容如下:
- (一)收支營運表。
- (二)現金流量表。
- (三)淨值變動表。
- (四)資產負債表。
- (五)附註或附表。
- 一、財團法人概況。
- 3前項第六款第一目至第四目之格式如附表五至附表八;第五目記載事項如下:
- 一、重大承諾事項及負債。
- 二、與關係人之重大交易事項。
- 三、重大災害損失。
- 四、重要訴訟案件之進行或終結。
- 五、重大期後事項。
- 六、其他有助於財務報告之公正表達所必須說明之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