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條
- 1本辦法用詞,定義如下:
- 一、北太平洋:指北緯二十度與東經一百四十度至北緯二十度與西經一百一十度連線以北,及北緯十度與東西經一百八十度至北緯十度與西經一百四十度以北之北太平洋海域(附件一)。
- 二、公正第三方:指經主管機關認可之下列機構之一:
- (一)日本地區:
- 21.日本新檢株式社。
- 32.日本海事檢定協會。
- (二)日本以外地區:取得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 品質管理系統認證之驗證機構。
- 三、運搬船:指從事漁獲物運搬業務,將秋刀魚漁船之漁獲物轉移至己船,並搬運至港口之下列船舶:
- (一)我國籍運搬船:領有我國漁業執照之漁獲物運搬船。
- (二)非我國籍運搬船:貨櫃輪以外,領有非我國之船籍國有效國籍證書之漁獲物運搬船。
- 四、加工船:指從事漁獲物加工業務,將秋刀漁漁船之漁獲物轉移至己船並進行漁獲物加工之船舶。
- 五、加工船附屬運搬船:指從事漁獲物運搬業務,將秋刀魚漁船之漁獲物轉移至己船,並搬運至所屬加工船之船舶。
第 5 條
經營者申請所屬漁船次年度赴北太平洋海域作業許可者,應填具申請書(附件二),並檢附下列文件:
- 一、有效期限內之特定漁業證照影本;證照影本應有國際海事組織(IMO)船舶識別號碼。
- 二、最近五年內拍攝之下列彩色船舶照片及其電子檔;照片應能清楚辨識中英文船名及國際識別編號,其尺寸不得小於十二公分乘以七公分:
- (一)呈現右船舷之完整全長及結構特徵之照片一張。
- (二)呈現左船舷之完整全長及結構特徵之照片一張。
- (三)直接從船後方拍攝船艉之照片一張。
- 三、經受託專業機構確認漁船之船位回報器可正常回報船位資料之證明文件。
- 四、經受託專業機構確認漁船之電子漁獲回報系統可正常回報漁獲資料之證明文件。
第 7 條
漁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經營者得檢具第五條規定之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作業許可,不受前條申請程序及期限規定之限制:
- 一、經營者變更。
- 二、租用他人漁船並取得漁業證照。
- 三、新船建造完成後取得漁業證照。
- 四、依漁業法第十一條規定申請核准休業,休業終了復業。
- 五、因漁業證照屆期,換發漁業證照。
- 六、收回漁業證照處分執行完畢,或罰鍰繳納完畢。
- 七、取得當年度作業許可之運搬船,申請增加作業洋區。
第 8 條
- 1申請作業許可案件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者,核發遠洋漁業作業許可證明書,許可期間最長為一年,且不得逾漁業證照有效期限。
- 2遠洋漁業作業許可證明書,應以中英文記載下列事項:
- 一、證書編號。
- 二、船名、漁船統一編號、總噸位、漁船全長、漁業種類。
- 三、經營者姓名或名稱。
- 四、許可之作業洋區、作業期間。
- 五、國際識別編號。
- 六、IMO 船舶識別號碼。
- 3經營者應於漁船上放置有效遠洋漁業作業許可證明書影本,以備檢查。
第 9 條
經許可作業之漁船,其申請書所載資料變更,或漁船外部特徵與已提交之船舶照片不同者,經營者應於變更後三個工作日內,向魷魚公會提供變更後之船舶資料或新拍攝照片,魷魚公會應於受理後三個工作日內報送主管機關。
第 10 條
- 1漁船船身應標識漁船標誌,其內容至少包括中英文船名、船籍港名、漁船統一編號及國際識別編號;漁船標誌之字體及字體周邊,應隨時保持清晰及可辨識之狀態。
- 2漁船於作業或泊港停靠時,應保持其國際識別編號可供其他船舶或飛機由水面或空中足以清晰辨識之狀態。
第 11 條
- 1漁船之國際識別編號,即其電臺呼號。
- 2漁船標誌,應使用船舶塗料標識,中文船名字體應為正楷中文,其數字得用阿拉伯數字,英文船名、漁船統一編號及國際識別編號字體應為英文大寫字母及阿拉伯數字;其標識字體高度與寬度及顏色,應符合附件三之規格。
第 12 條
漁船標誌位置,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 一、中文船名:應標識於船艏左右兩舷上方及船艉中央或艉部兩舷顯明易見之處。
- 二、英文船名:應標識於船艏左右兩舷上方及船艉中央或艉部兩舷之中文船名下方。
- 三、漁船統一編號:應標識於船艏左右兩舷上方之英文船名下方。
- 四、漁船國際識別編號:應標識於漁船吃水線以上之船舷兩側及甲板不受漁具遮蔽之明顯位置,並應避免標識在船艏、船艉、排水口或可能污損之位置。但漁船滿載且標識字體最下緣低於水面者,應標識於漁船上層結構體。
第 12-2 條
- 1我國於北太平洋之年度漁獲總配額,及各秋刀魚漁船之單船配額,由主管機關依各養護管理措施公告之。
- 2配額限制魚種漁獲量達前項年度漁獲總配額百分之九十五,主管機關得命令秋刀魚漁船限期停止捕撈該配額限制魚種。
- 3第一項配額使用期間為當年五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
- 4當年度我國於北太平洋賸餘之漁獲總配額,由主管機關統籌運用。
第 12-4 條
- 1秋刀魚漁船取得當年度作業許可者,始得核給當年度配額。
- 2未全部取得第十二條之二第三項配額使用期間作業許可者,依許可月數占該期間之比率核給配額。秋刀魚漁船之經營者變更,原經營者所使用配額,超過其許可月數占該期間之比率時,核給新經營者該船當年度未使用之單船許可配額。
- 3秋刀魚漁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收回當年度未使用之單船許可配額:
- 一、船體滅失。
- 二、漁業證照經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
- 三、遠洋漁業作業許可經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
第 12-5 條
- 1秋刀魚漁船所捕配額限制魚種之漁獲量,不得超過該船當年度之單船許可配額;超過者,應減少該船下一次許可之年度配額。
- 2前項配額限制魚種漁獲量達單船許可配額百分之九十者,主管機關得命令該船限期停止捕撈該配額限制魚種。
第 12-6 條
- 1秋刀魚漁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依漁船實際作業月數占第十二條之二第三項配額使用期間之比率核給當年度配額;已核給配額者,依比率收回其配額;當年度無配額可收回時,應減少該船下一次許可之年度配額:
- 一、主管機關處分收回漁業證照一個月以上。
- 二、遭外國政府扣押在港內。
- 2秋刀魚漁船取得當年度作業許可,於當年九月三十日前未出港作業者,主管機關收回其單船許可配額之百分之五十。
第 12-7 條
秋刀魚漁船之單船許可配額,符合下列規定者,得由魷魚公會協調,報經主管機關同意後,轉讓予其他秋刀魚漁船:
- 一、配額轉讓後,受讓配額漁船之配額不超過第十二條之三第一項上限規定。
- 二、轉讓或受讓配額漁船,當年度均無受本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或第四十條處罰或處分情形。
- 三、轉讓或受讓配額漁船,當年度均無依本條例第四十一條所處罰鍰或收回漁業證照處分,尚未繳納或未執行完畢情形。
第 12-8 條
- 1主管機關得視當年度漁獲配額使用情形,公告可申請分配之配額。
- 2秋刀魚漁船符合下列規定者,得申請前項配額:
- 一、秋刀魚漁船單船許可配額應達第十二條之二第一項公告之單船配額百分之八十。
- 二、秋刀魚漁船漁獲量達單船許可配額百分之八十,且未超過單船許可配額。
- 3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不予核給第一項之配額:
- 一、前一許可年度配額限制魚種之漁獲量,超過該年度單船許可配額百分之十以上。
- 二、分配後單船許可配額超過第十二條之三第一項規定上限之部分。
- 4申請取得之第一項配額,不得轉讓。
第 13 條
- 1漁船應維持船位回報器全年正常運作,漁船進港時,亦同。
- 2漁船應至少每小時自動回報一次船位。
- 3船位回報器回報船位所需之通訊服務費用,由經營者負擔。
- 4船位回報器除因維修或更換之目的,經主管機關許可外,不得將已裝設且回報船位之船位回報器自漁船上移離。
第 14 條
- 1漁船停泊於國內港口三日以上,或於國外港口上架維修者,或停泊於國外港口七日以上者,經營者得檢具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關閉船位回報器,經許可後始得關機。
- 2非以上架維修為目的,於國外港口申請關閉船位回報器者,漁船關閉船位回報器期間,應每週提供一張漁船泊港照片,未按時提供者,主管機關得命其開機。
- 3第一項許可關機期間,每次不得逾六個月;關機期間屆滿前,經營者得依前項規定申請繼續關機。
- 4漁船於船位回報器關機期間,不得出港。
- 5漁船船位回報器重新開機後,應經受託專業機構確認可正常回報船位資料,始得出港。
第 16 條
- 1受託專業機構連續二次未收到船位回報器回報之船位,視為船位回報器斷訊;連續三日斷訊,視為船位回報器故障。
- 2漁船船位回報器故障,應在三十日內修復。
- 3漁船船位回報器斷訊或故障者,經營者或船長應立即傳真船位相關資訊,回報至受託專業機構,並以衛星導航自動紀錄器自動記錄船位,以備檢查。
- 4前項通報,漁船應每小時回報一次。
- 5船位回報器故障時,應向主管機關申報使用備品;其備品亦故障時,經主管機關許可,得借用他船之船位回報器備品。
第 17 條
- 1漁船船位回報器當航次斷訊累計五日以上者,主管機關得命令漁船立即停止作業,限期直航返回指定港口修復船位回報器,並接受主管機關派員檢查,且船位回報器經受託專業機構確認可正常回報船位資料,始得出港。
- 2前項漁船返航、進港、船位回報確認等費用,由經營者負擔。
第 18 條
- 1秋刀魚漁船出港後,船長應每日透過經主管機關指定之電子漁獲回報系統回報漁獲資料,並每日填寫經主管機關指定之漁撈日誌;漁獲回報及填寫內容應詳實正確;無漁獲者,亦應回報及填寫。
- 2電子漁獲回報系統與漁撈日誌記載之漁獲資料不一致時,以電子漁獲回報系統為準。
第 19 條
- 1電子漁獲回報系統當日未能成功回報,經營者或船長應於次日傳真回報漁獲資料予主管機關或受託專業機構;其漁獲資料,應經經營者或船長簽名。
- 2電子漁獲回報系統連續三日未能成功回報,視為電子漁獲回報系統故障時,應在三十日內修復。
- 3漁船電子漁獲回報系統,當航次故障累積十五日以上者,主管機關得命令漁船立即停止作業,限期直航返回指定港口修復電子漁獲回報系統,並接受主管機關派員檢查,且電子漁獲回報系統經受託專業機構確認可正常回報資料,始得出港。
- 4前項漁船返航、進港、電子漁獲回報確認等費用,由經營者負擔。
第 24 條
- 1秋刀魚漁船單一航次電子漁獲回報與實際卸魚量之差值,不得超過實際卸魚量之百分之十。
- 2電子漁獲回報,與實際卸魚量之差值超過實際卸魚量之百分之二十者,為本條例第十三條第一項第十二款所稱之嚴重不實。
- 3秋刀魚漁船將漁獲物轉載至加工船或加工船附屬運搬船之轉載確認量,視為實際卸魚量。
第 25 條
- 1秋刀魚漁船於國外港口卸魚或港內轉載,以大韓民國釜山港為限。
- 2秋刀魚漁船於國內港口卸魚,以高雄市前鎮漁港及小港漁港為限。
- 3漁船赴大陸地區港口卸魚,以依臺灣地區漁船航行至大陸地區許可及管理辦法公告之港口為限。
第 26 條
- 1轉載秋刀魚漁船漁獲物之運搬船,應符合下列規定之一:
- 一、取得作業許可之我國籍運搬船。
- 二、列名在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漁船註冊名單,且安裝符合主管機關所定規格之船位回報器,並至少每小時自動回報一次船位至受託專業機構之非我國籍運搬船。
- 2轉載秋刀魚漁船漁獲物之加工船及加工船附屬運搬船,應列名在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漁船註冊名單。
第 28 條
- 1轉載秋刀魚漁船漁獲物之非我國籍運搬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主管機關提列為不合作運搬船名單:
- 一、違反船位回報管理規定。
- 二、違反轉載或卸魚規定。
- 2轉載秋刀魚漁船漁獲物之加工船或加工船附屬運搬船,違反轉載或卸魚規定,由主管機關提列為不合作加工船或加工船附屬運搬船名單。
第 29 條
- 1運搬船從事海上轉載,經營者應於海上轉載漁獲物五日前,擬具運搬計畫書,並檢具相關資料(如附件四),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申請日之末日為例假日時,應提前於例假日前一工作日提出。
- 2非我國籍運搬船當年度首次與秋刀魚漁船從事港內轉載前,應檢具相關資料(如附件四),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
- 3經主管機關許可之運搬計畫內秋刀魚漁船名單有增加時,經營者應於異動三個工作日前,向主管機關申請,經許可後,始得與異動之秋刀魚漁船從事轉載作業;未依期限申請者,不予許可。
第 31 條
- 1秋刀魚漁船及運搬船從事漁獲物轉載前,應分別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
- 2秋刀魚漁船將漁獲物轉載予加工船或加工船附屬運搬船前,秋刀魚漁船應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
- 3經營者或船長為前二項之申請,應填具轉載漁獲申報表(附件五),最遲於預定轉載日前三日,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日之末日為例假日時,應提前於例假日前一工作日提出。
- 4經主管機關許可轉載之漁船,得於許可轉載日或其前三日或後五日內,從事漁獲物轉載。但實際轉載日不得於轉載申請日後二日內。
- 5未於前項所定期限內轉載者,經營者或船長應於轉載前申請變更轉載日期,並經主管機關同意變更後始得轉載。
第 32 條
- 1秋刀魚漁船、運搬船、加工船或加工船附屬運搬船當航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不予許可海上轉載:
- 一、船位回報器故障未修復。
- 二、有具體事證足認其涉有本條例第十三條第一項第四款至第十四款或第十八款所定之重大違規行為之一。
- 三、申請轉載總量,超過電子漁獲回報之百分之十。
- 2申請轉載之漁獲物作業期間,秋刀魚漁船或運搬船疑似有未經許可進入他國管轄海域作業之情形者,主管機關得不予許可海上轉載。
第 35 條
- 1運搬船接受漁獲物轉載時,應區分各秋刀魚漁船之漁獲物,並填寫轉載漁獲物確認書(附件六)。
- 2漁獲物轉載完成後三個工作日內,秋刀魚漁船及運搬船之經營者或船長應分別向主管機關報送轉載漁獲物確認書。但秋刀魚漁船及運搬船皆為我國籍者,運搬船之經營者或船長免報送轉載漁獲物確認書。
第 36 條
- 1秋刀魚漁船之漁獲物進入國內外港口卸魚,應由下列人員依期限填具卸魚預報表(格式如附件七),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申請期限之末日為例假日時,應提前於例假日前一工作日提出:
- 一、秋刀魚漁船卸魚:經營者或船長,最遲於本船預定卸魚日前三日。
- 二、秋刀魚漁船卸魚後裝櫃交貨櫃船運送:秋刀魚漁船經營者或船長,最遲於本船預定卸魚日前三日。
- 三、運搬船卸魚:秋刀魚漁船經營者,最遲於運搬船預定卸魚日前三日。
- 四、運搬船卸魚後裝櫃交貨櫃船運送:秋刀魚漁船經營者,最遲於運搬船預定卸魚日前三日。
- 2經主管機關許可卸魚之漁船,得於許可卸魚日或其後三日內,從事卸魚。
- 3未於前項所定期限內卸魚者,秋刀魚漁船之經營者或船長應於卸魚前申請變更卸魚日期,並經主管機關同意變更後始得卸魚。
- 4經主管機關許可於國內卸魚之漁船,秋刀魚漁船之經營者或船長得於卸魚前申請變更國內卸魚港口,並經主管機關同意變更後始得卸魚。
- 5秋刀魚漁船於國外港口卸下之漁獲物由貨櫃船運送至國內港口者,秋刀魚漁船經營者最遲應於貨櫃船到港前三日,通知主管機關貨櫃船到港時間及港口名稱。
- 6漁船當年度作業結束後,始得依前項規定申請自漁區航行至大陸地區港口卸魚,且不得自大陸地區裝載任何物品。
第 37 條
- 1秋刀魚漁船之漁獲物完成卸魚,應由下列人員依期限向主管機關提交卸魚聲明書;聲明書格式如附件七:
- 一、秋刀魚漁船卸魚:經營者或船長,最遲於完成卸魚五個工作日。
- 二、秋刀魚漁船卸魚後裝櫃交貨櫃船運送:秋刀魚漁船經營者,最遲於裝載漁獲物之貨櫃起岸並完成通關五個工作日。
- 三、運搬船卸魚:秋刀魚漁船經營者,最遲於運搬船完成卸魚五個工作日。
- 四、運搬船卸魚後裝櫃交貨櫃船運送:秋刀魚漁船經營者,最遲於裝載漁獲物之貨櫃起岸並完成通關五個工作日。
- 2本辦法所稱完成卸魚,指於港口卸下之漁獲物完成過磅秤重。
第 38 條
- 1漁船經營者及船長應接受主管機關或公正第三方,派員於港口執行卸魚或轉載之漁獲查核。
- 2經主管機關指定應接受查核之漁船經營者或船長,應配合辦理下列事項:
- 一、由主管機關派員查核者,應俟主管機關人員抵達後,始得開始卸魚或轉載。
- 二、由公正第三方派員查核者,應與公正第三方聯繫,並俟公正第三方人員抵達後,始得開始卸魚或轉載。
第 40 條
經主管機關、漁業合作國或國際漁業組織指派觀察員隨船者,漁船經營者應辦理下列事項:
- 一、於漁船預定進港或出港七個工作日前,以書面通知主管機關。
- 二、依主管機關通知之時間及地點,接載觀察員上船或送返港口。
- 三、提供觀察員相當於幹部船員之生活照顧,包括膳食、住宿、衛生設備及醫療。
- 四、指示船長及船員,應配合及協助觀察員執行任務所需之相關事項。
第 41 條
經主管機關、漁業合作國或國際漁業組織指派觀察員隨船者,漁船船長應遵行下列事項:
- 一、參加主管機關辦理之航前講習。
- 二、向觀察員說明漁船之作息方式、安全維護及漁船設施。
- 三、應配合及協助觀察員執行任務,就有關觀察任務事項所為之詢問,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 四、不得干擾、威脅或行賄觀察員。
- 五、提供觀察員船上生活與執行任務所需之空間、設備及資料。
- 六、要求船員應遵守前三款規定。
- 七、簽署觀察員作成之紀錄;對紀錄內容有不同意見時,得附記其意見。
- 八、確保觀察員安全,漁船遇有緊急危難時,應予特別照護及給予避難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