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條
- 1本辦法獎勵、補助及輔導之對象,以臺灣品牌企業為限。前項所稱臺灣品牌企業,應具備下列要件:
- 一、已依我國法律設立登記。
- 二、非外國公司之子公司。
- 三、企業所擁有之品牌已依我國商標法取得商標權。
- 2前項第二款所稱外國公司之子公司,指外國公司在臺投資設立之公司。
第 8 條
臺灣品牌企業參與臺灣精品選拔之資格條件如下:
- 一、企業製造或研發單位設於國內。
- 二、企業之產品為上市未滿三年之量產工業產品,且已申請或已取得中華民國國家標準、認(驗)證或同等級國際認(驗)證。
第 9 條
符合本辦法所定資格之臺灣品牌企業得於主管機關公告受理臺灣優良品牌及臺灣精品選拔期間檢附下列文件,申請參加選拔活動:
- 一、報名申請書。
- 二、廠商設立或登記證明影本。
- 三、品牌商標登記證書影本。
- 四、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之相關證明文件。
第 10 條
- 1主管機關為辦理臺灣優良品牌與臺灣精品選拔事項,得召集審查會議,並延聘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擔任審查委員,執行審查作業。
- 2臺灣精品選拔之初選,由國內審查委員選出臺灣精品獎;決選,由國內外審查委員共同審查,選出臺灣精品金質獎及臺灣精品銀質獎。
第 11 條
- 1臺灣優良品牌選拔之審查基準包括品牌策略、品牌管理、品牌實績及財務績效四大項目。
- 2臺灣精品選拔之審查基準包括研發、設計、品質、行銷及臺灣產製五大項目,並著重每一項目之創新價值表現。
第 12 條
- 1經評定之獲獎者,主管機關得依下列方式予以獎勵:
- 一、頒發獎狀、獎牌或獎座。
- 二、公開表揚。
- 三、依約定使用獲獎獎項之證明標章。
- 四、其他相關獎勵方式。
- 2經主管機關評定為臺灣精品金質獎者,得另頒發獎金。
第 12-1 條
- 1經評定之獲獎者,有下列情形之一,應撤銷該項品牌或產品之獲獎資格,並自撤銷日起三年內停止本辦法各項獎勵、補助或輔導措施:
- 一、申請資料有虛偽不實或對重要事項為不完全之陳述。
- 二、以詐欺、脅迫或其他不正方法獲得評定。
- 三、獲獎產品侵害我國或他國依法保護之智慧財產權,經法院判決確定者。
- 2經依前項規定撤銷獲獎資格者,應即停止使用該證明標章,並繳回所獲得之獎狀、獎牌、獎座及獎金。
第 12-2 條
- 1經評定之獲獎者,有下列情形之一,應廢止該企業所有品牌或產品之獲獎資格,並自廢止日起三年內停止本辦法各項獎勵、補助或輔導措施:
- 一、違反環境保護、勞工、食品安全衛生或身心障礙者權益之相關規定,或有其他違法行為,其情節重大經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者。
- 二、有違法或不當之行為致危害公共利益。
- 三、有嚴重損害臺灣優良品牌或臺灣精品之精神或公信力之行為。
- 四、未經同意擅自使用、轉讓或買賣標章。
- 2前條第二項之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
第 12-3 條
- 1經評定之獲獎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經通知其限期改善而未改善或一年內累計達二次(含)以上違規者,應廢止該企業所有品牌或產品之獲獎資格,並自廢止日起二年內停止本辦法各項獎勵、補助或輔導措施:
- 一、使用標章於獲獎品牌或產品上而未標示獲年份。
- 二、使用標章於其他非獲獎品牌或產品之宣傳。
- 三、將標章用於宣傳企業,而非用於宣傳其獲獎品牌或產品情形者。
- 2第十二條之一第二項之規定,除獎金外,於前項情形準用之。
第 12-4 條
- 1主管機關得不定期對評定之獲獎者,實施現場查核或產品抽驗等稽查管理措施,企業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 2違反前項規定者,經通知其限期改善而未改善,應廢止該企業所有品牌或產品之獲獎資格。
- 3第十二條之一第二項之規定,除獎金外,於前項情形準用之。
第 14 條
- 1前條申請人於公告受理期間內,得檢附申請書、補助計畫書及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之相關證明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
- 2前項補助計畫書,應載明下列事項:
- 一、計畫目標。
- 二、計畫內容及實施方法。
- 三、執行時程及進度。
- 四、預期效益。
- 五、人力配置。
- 六、經費分配。
第 18 條
- 1經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受補助對象(以下簡稱受補助對象),應設立補助款專戶並單獨設帳;補助款專戶所生之孳息及計畫執行結束後之結餘款,應全數交由主管機關繳交國庫。
- 2受補助對象,應於該補助活動結束後,繳交完整品牌補助書面報告,並配合提供成果經驗分享。
第 19 條
- 1主管機關得派員或委託公正機構實地稽查受補助對象與有關單據、帳冊及計畫執行狀況,受補助對象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
- 2受補助對象對於前項查核有答覆之義務,並應配合向主管機關提出工作報告及各項經費使用明細。
- 3違反前二項規定者,經通知其限期改善而未改善,應廢止該企業所有品牌或產品之獲獎資格。
- 4第十二條之一第二項之規定,除金外,於前項情形準用之。